社會評談
  此前有媒體報道,位於陝西西安的西北大學現代學院組織學生在平安夜集體觀看中華傳統文化宣傳片,要求學生不盲目崇洋媚外,封校禁過聖誕。上海踩踏事故發生後,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在其官網首頁刊文《上海節日踩踏慘劇不幸證明我院對節日管理無比正確》,文中稱,嚴重的慘劇正是在看似正常的時尚的節日狂歡中發生。(1月5日中新網)
  上海踩踏慘劇,令人痛惜不已。各方面的反思亦在迅速展開,只是之於公共輿論場,這樣一種借助慘劇反證自身學校管理正確,不讓人過聖誕節的英明,卻讓人頓生憤慨。
  踩踏在後,西北大學現代學院不讓學生過聖誕節在前。這從邏輯鏈條上來說,二者不構成所謂的因果關係。並且,在上海踩踏事故未發生前,這家學院的口號是保護傳統文化。現在風向一轉,節日引發的公共場所安全問題成為熱點,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又及時調整策略,竟大言不慚聲稱其先前所為恰是一種光明的預見。比如這篇文章中聲稱,不發生在上海也會發生在其他地方等等,藉口事故為自己洗地的投機心理暴露無遺。
  事實上,封閉式管理,不讓學生出去過節,的確有可能預防學生卷入重大安全事故,但這實在荒唐可笑。刀有殺人的危險,能杜絕平常百姓買菜刀切菜?開車上路有出車禍的危險,能禁止人們開車?更不要說,坐輪船、坐火車、坐飛機的事故概念,按照西北大學現代學院的邏輯,豈非通通要拒絕?
  橫貫在西北大學現代學院聲明裡的思路是一種死不認錯的流氓邏輯。你跟他講保護傳統文化不必盲目排斥外來文化,他跟你講重大公共場所要註意節日安全。你跟他講怎樣防範公共場所的群體風險,他跟你講過外國節日出事是一種必然。不論多麼扯不上關係的事兒,到了這所學校這兒,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性,都能成為其百分百的論證理由。
  近年來,隨著網絡的發達,事件傳播率提升,公共輿論場中的公共對話也與之越來越多。但與此同時,類似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對話之中不講邏輯,不講理性的粗鄙之氣亦與之增長。著名學者徐賁在《明亮的對話:公共說理十八講》中認為“霸氣、含混、反邏輯、少理性的語言已經成為一個深入公共文化肌理的普遍桎梏”,可以想象的是,類似西北大學現代學院以踩踏悲劇自證正確的流氓邏輯上升為一種教育文化理念,並長期實踐,將給學生帶來怎樣的粗鄙影響?
  借踩踏慘劇自證正確事件再度提醒我們,好的公共空間更需好的公共說理文化支撐。不講邏輯,各說各話,抑或變著法子粉飾自我,雖然只是傳播了一篇漏洞百出的文章,在網絡上的影響也只是博人一樂,但反饋之於一所學校,戕害的則是受教育者的心靈,對人才的培育是一種扭曲。西北大學現代學院作為一所學校,職責是教書育人,在公共說理教育方面理應起到表率作用。
  □晚報評論員 楊興東
  (原標題:比借踩踏正名更可怕的是說理教養欠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j33jjtnb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