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天下午,地鐵宣武門站2號線換乘地鐵4號線的交界處,因建築設計沒有安裝電梯,旅客們提著大箱小箱爬數十級臺階,行進緩慢,加劇了站內擁堵。 實習生 方潁鈺攝
  本報記者 塗露台北港式飲茶芳 楊汛 劉宇鑫
  耿諾 陳博
  面對著6號線車公莊站D出口前的27級臺階,深吸了一口氣化療飲食輔助的小吳整個人向左傾斜,兩手攥著箱子把,讓一個20公斤重的箱子緊貼右腿,一階一階地挪了上去。
  春節臨近,不少歸心似箭的游子踏上了回家的旅程。軌道交通線路一條條地通向本市的火車站、飛機場、長途客運站。而就在地鐵進出站、烤肉換乘節點這些不起眼的地方,隨身攜帶大件行李的他們,卻不得不一次次徒步上下臺階。記者昨日分5路探訪發現,部分地鐵站內缺少連貫的無障礙設施,成了回家路上的一道道“小門檻兒”。
  換乘站里馬爾地夫頻現“登山工”
  昨天下午,抬眼望著建國門地鐵站換乘通道的23級上行臺階,來自安徽的小陳長長地嘆了口氣,然後頭轉向愛人:“再堅持一下,繼續抬!”
  小陳一家四口、祖孫三代乘火車回家,隨身帶了3個大箱子和4個提包。一家人從1號線到建國門站換乘2號線去北京站。“從大望路進站,我們兩口子就搬出了一身汗,”小陳擦著鼻尖不斷滲出的汗珠苦笑,到了建國門站倒2號線又沒直梯,兩口子真有點搬不動了。
  建國門站里,攜帶大件行李的乘客只能走樓梯——先是爬23級臺階,然後走約100米長的通道,緊接著又得往上爬3個平臺共36級臺階,繼續走過一個長長的通道,最後是20級下行的臺階。老母親和兒子一老一小隻能幫忙提小包,小陳兩口子只能像螞蟻搬家一樣一段一段地挪。倒騰到中間通道的時候,倆人倚在牆邊喘粗氣。記者幫忙搬了一個箱子,小陳連連道謝,又苦笑著說:“要是有直梯上下,我們真不用麻煩您了。”
  左手拎著扎好打包帶的大箱子,右手拖著小推車,昨日18時整,北京工業大學學生徐敏剛剛從地鐵車廂中走出,就融入了北京站地鐵站臺上的大批客流。看看站臺上掛著的“去北京火車站請走C口”的橫幅,徐敏費力地向C口前進。
  從站臺上到檢票平臺,沒有自動扶梯,需要邁上26級臺階。徐敏前後左右都是提著大行李箱的旅客。徐敏也加入“登山工”大軍,抿著嘴唇,雙手發力,提著行李一步一步走上臺階。不過值得高興的是,從檢票平臺上到地面的自動扶梯正在運轉。排了5分鐘的隊之後,徐敏終於乘坐著自動扶梯,帶著行李來到了北京站廣場。
  40多歲的陳碩提著行李從2號線東直門站換乘機場線,同樣也得先過“爬臺階”這關。一共登24級臺階才能到達檢票平臺,對於年輕人來說不算什麼,不過年紀大的旅客爬幾步就得喘口氣。陳碩連拉帶拽地登上檢票平臺,沿著機場快軌的路線指示,在地鐵里蜿蜒步行大約200餘米,就來到了東直門機場快軌的檢票平臺。
  其實“就差那麼一段坡道”
  昨天早晨7時40分,家住十里堡、在建外大街上班的郭婧提前出門,就是為了探一下今早的換乘路線。今天她將從北京西站踏上回西安的列車,卻一直猶豫當天從家中出發時,是打車還是坐地鐵。
  郭婧是個身材單薄的女孩兒,一個人拖著80釐米高的行李箱走平路還勉強,上下樓梯時就沒了轍。如果坐地鐵,從6號線十里堡站到白石橋南站倒9號線,再往南3站地就是北京西站。非高峰期時,只要40分鐘就能到達。
  但在6號線倒9號線的換乘樓梯前,郭婧止步了。這截樓梯只配了單向電梯,“逆行”的郭婧要拎著箱子走,實在吃力。
  “又沒多高,像天橋一樣配個坡道,不就解決問題了?”郭婧有點納悶兒。
  同樣被缺乏坡道困擾的,還有昨日15時從4號線始發站安河橋北進站的劉紅。從安河橋北B進站口要想坐上進城的地鐵,只能先下幾級臺階,然後再坐扶梯上來。就在臺階埡口前,幾個人收起了行李箱拉桿,單手將箱子搬下臺階。
  “高峰時段安河橋北進站很擁擠,如果帶箱子的人都得停一下,豈不是很危險?”劉紅問,但現場並沒有工作人員能回答她這個問題。
  記者在5號線、6號線等站內都發現了這樣只有幾級甚至10多級臺階、可以利用坡道解決問題的“小門檻”,凡是拎著行李箱的人無論老幼都得自己抬著箱子走上走下,而這和本市從2010年4月開始實行的《城市軌道交通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程》中對無障礙設施連貫的要求,並不相符。
  “無障礙”福利僅限殘疾人
  昨天下午,在北京一家烤鴨店上班的張蓉交接了工作,提著皮箱背著書包踏上了返回東北老家過年的旅程。背著酒和工藝品的她,在崇文門換乘站犯了難。5號線換乘2號線的路上並沒有直梯,連廣播都在提醒:“攜帶大件行李的乘客乘坐扶梯時請抓穩扶好……”上了扶梯進了站廳走大概200米,然後是上行約50級的長臺階。眼瞅著張蓉提不動皮箱,過路的一個小伙子幫了她一把。
  記者在站內四處查看,終於在站台最北側找到一個殘疾人專用電梯,可摁了呼叫按鈕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是殘疾人專用電梯,大件行李乘客沒法用,因為這個電梯雖然能上到站廳,但出口位置卻已經出了刷卡閘機,相當於人已經出站,想去2號線只能重新刷卡進站。“暫時沒有無障礙設施供大件行李乘客使用。”站台工作人員說。
  昨天上午,4號線換乘2號線的宣武門站中,幾名站點工作人員抬著一位坐輪椅的女士走上30多級的上行臺階。在這個寬度最多只能容納4位乘客並行、沒有無障礙設施的通道中,還有三人正搬著各自的箱子。
  站廳工作人員說,如果遇上殘疾人,他們可以幫忙開輪椅升降平臺,沒有安放平臺的端口也可以找幾個壯實的小伙子幫忙抬。但是地鐵線開通1年多,還沒有誰因為搬行李箱主動找過他們:“可能是怕麻煩,都是自己搬。”
  馬上就訪
  新建車站至少一部直梯通地面
  這樣的“小門檻兒”,還將攔住多少提著行李的返鄉人?春節過後,又有多少返京的市民會再次卡在同一條地鐵線路上?記者再次兵分兩路,分別採訪了規劃部門和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公司。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軌道交通中還沒有一站是完全能滿足無障礙出行需要的,尤其是當無障礙設施服務對象從殘疾人拓展到出行不便的人,對於一些攜帶大件行李的旅客,考慮得還不太周到。”規劃部門一位負責人稱,兩年多以前,本市在設計無障礙設施時,已經考慮到了要方便攜帶大件行李的人。但受到地鐵拆遷、建設成本等限制,有些細節還不太到位。
  2010年4月1日,《城市軌道交通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程》地方標準正式實施。其中稱,“新建換乘車站的換乘,應設置無障礙垂直電梯。與既有線車站換乘,結合具體條件宜採用無障礙垂直電梯。”“在既有線進行無障礙改造時,若無條件設置無障礙垂直電梯時,方可採用升降機(升降平臺)。”“新建換乘站換乘梯應設自動扶梯,與既有線換乘時,應根據條件儘量設置自動扶梯。”
  “新建車站至少應有一個出入口設置垂直電梯,方便輪椅從地面進入站廳,但這並非強制要求。”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公司相關負責人回應,目前絕大部分新建車站都能實現垂直梯進站,個別站受制於周邊複雜的環境,可能暫時不具備條件,但肯定會有輪椅升降台或爬樓機來補充。
  通常,坐輪椅和攜帶大件行李的人進出地鐵站需要分兩步完成,先找到有垂直梯的進站口抵達站廳層,再轉乘站廳通往站台的垂直電梯。而沒有垂直梯的車站,需要無障礙設施協助的乘客要找車站工作人員來提供輪椅升降台或爬樓機服務。
  隨著機場快軌開通和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地鐵直達,攜帶大件行李坐地鐵的乘客也越來越多。拎著沉重的行李箱進出地鐵,最希望有臺階的地方都能有雙向自動扶梯。對此,這位負責人解釋說,根據地鐵設計規範,並非有臺階的地方都必須設自動扶梯,垂直高度在6米以上時,應設下行扶梯,垂直高度超過12米,則應設上下扶梯。新線建設時會根據車站實際情況盡可能滿足,但有時受通道寬度、附近管線和建築物約束而無法保證,只能優先滿足步行梯的設置。
  “北京地鐵建設重點在核心城區展開,車站占地見縫插針,有時連四個出入口的標準配置都難以實現,垂直升降梯和雙向扶梯的配備自然更受限制。”他說,地鐵無障礙設施的不夠完善還希望乘客能充分理解,尤其在一些既有老線,出入口垂直梯和換乘通道雙向扶梯的配備,很難有改造的空間。
  給您提醒
  “繞路”也許更便捷
  記者查看近幾年新開通的地鐵線路發現,地鐵站台與站廳的連接通道一般垂直高度都小於12米,只有單向扶梯,這給帶行李的乘客造成很大不便。但相關負責人回應,多數車站對這些扶梯會有分工,有的通道配上行扶梯,有的通道配下行扶梯,也就是說地鐵站里一般總會有上行扶梯和下行扶梯,乘客不妨多花兩分鐘尋找最便捷的通道,或者直接咨詢站內工作人員。  (原標題:地鐵“小門檻兒”要費大力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j33jjtnb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